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是2014年5月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光大集团在原甘肃信托基础上重组成立,光大集团为控股股东占比51%,是光大集团金融板块中与银行、保险、证券并列的核心子公司之一。

友情链接

扫码下载APP

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730-6666

守住老年人“钱袋子”:了解数字人民币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04日 字号:

  案例一:假流调

  张某接到自称是某市防疫人员来电,对方称“疫情流调发现张某违反防疫规定,涉嫌故意隐瞒风险区行程,已被通缉”,要求张某通过“资金核查”的方式核验身份信息。张某惊慌失措,与对方加了微信好友,安装了对方发来的木马软件,并在对方引导下开通了数字人民币钱包,先将银行账户中8万元兑换成数字人民币,后将数字人民币转账至不法分子掌握的其他钱包中。后张某意识到不对劲,与当地疾控中心联系方知受骗。骗局解析:不法分子利用近期疫情防控热点和民众配合防疫的意愿设计诈骗圈套,让部分民众,尤其是老年人群体信以为真。真正的防疫人员绝对不会询问财产等与疾病传播不相关的问题;不会索要银行卡号、密码或验证码;不会以任何理由让人转账或者进行所谓的“资金核查”。

  案例二:假公安

  米某接到自称是市某管理局的来电,声称米某名下的手机号码曾发布违规信息,需要配合调查。对方报出米某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和银行卡号等信息,让米某深信不疑。随后对方转接“市公安局”,声称米某涉嫌诈骗活动,需要其提供财力证明,并要求与米某进行手机屏幕共享。米某在对方指示下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并将10万元银行存款充入数字人民币钱包,对方在屏幕共享过程中窃取米某的交易密码等信息,随后立即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将10万元资金分3笔转走,米某才惊觉受骗。骗局解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是不法分子的惯用手段,利用民众对于国家机关的信任和急于澄清事实的焦虑心理,诱导被骗人进行转账以“自证清白”。实际上,真正的公检法机关绝对不会使用电话或视频连线方式办理案件,也不会要求提供资金证明。凡是自称公检法并要求转账的都涉及诈骗。

  案例三:假活动

       符某手机收到一条“数字人民币预约登记”的短信,并附带了一个网址链接。由于之前曾通过微信朋友圈看到过“数字人民币试点发行预约登记”活动推文,便放松警惕点开了网址。随后,系统提示需要存入1万元方可体验数字人民币,符某根据页面提示转入资金,片刻后资金即被转走,符某方知受骗。 骗局解析:不法分子利用民众对于数字人民币的热情与好奇心,设计伪冒登记网站骗取个人信息与资金。民众在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时需留意,不要进入来源不明的“活动链接”或“活动页面”,不要在来源不明的页面中填写任何个人信息或转账。